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2025-09-15 10:11
来源:本站
9月12日,2025年第29期(总第147期)“宁青面对面”活动在南京市青少年宫举办。本期“宁青面对面”由共青团南京市委、南京市青年联合会联合主办,南京市圆梦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协办。
青春是人生中最为绚烂的篇章,然而它也伴随着成长的阵痛——学业的压力、人际交往的困惑、对未来的迷茫等。当前,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。本期“宁青面对面”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,邀请在宁高校心理健康一线教师、团委负责人与领域资深专家,共护青少年心理成长。团市委副书记、市青联副主席吴丹出席了本次活动。
在自我介绍环节,与会嘉宾分享工作点滴,快速拉近距离。随后,市青联委员、南京市圆梦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瑞雪,为大家介绍了“青少年身心健康计划”项目。该计划在团市委指导下联合高校实施,设有科普推广、咨询服务、多元活动、心理援助等四大服务模块,拟招募高校心理专业志愿者,为项目注入专业力量,实现青少年心理健康“从干预到促进”的转变,共同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。
接下来,南京墨丘利心智发展中心创始人许浚带来“AI时代,青年人的心理会出现哪些变化”主题分享。她分享了2016年至2024年的个案趋势,并提出,AI时代青少年正面临社交拟态化、AI幻觉致认知扭曲、注意力碎片化、身份认同困境及体相厌恶等挑战,心理从业者应持续关注并积极应对这些问题。
在分组讨论环节中,三组围绕“驻宁高校在南京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”开展讨论。分组讨论过后,参会高校、医院代表进行发言。
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
刘雨
抑郁症药物治疗涉及患者自身、家庭等多方面因素,建议依托现有平台开展专项宣传,向学生与家长普及抑郁症就医流程及药物治疗相关知识。
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团委副书记
邵晓宁
可从活动与教育双维度切入,通过历史教育、沉浸式体验、角色扮演等形式,唤醒青少年的角色情感,进而提升其社交能力、情绪管理能力与社会认知。
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
袁辰馨
组织不同学校心理社团学生开展线下面对面交流,通过经验互鉴,助力社团功能优化与学生自我成长。
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团委书记
任露
建议加大现有心理项目宣传力度,统筹整合高校心理科普基地资源,凝聚全市力量开展更多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。
南京邮电大学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工作负责人
成颢
推动心理专业力量向中小学倾斜,以科普为核心搭建专业服务雏形,联动高校与医院,同时加强跨领域交流合作。
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团委副书记
徐艺嘉
明确 “心理小屋”的功能定位为心理支持,建议结合各高校心理专业学生特长分配任务,重点参与相关服务。
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医师
那丽娜
联动社区医院开展心理科普与筛查,实施分层干预,同时强调心理专业志愿者需进行严格筛选、定期给予支持,强化岗前与岗中培训。
南京医科大学团委副书记
荆潇
高校在开展面向中小学心理健康科普方面有能力和计划,但存在活动零散、渠道不畅等问题,希望畅通进校渠道,助力工作常态化、系统性推进。
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中心教师
王秀平
通过中小学社团课进行心理健康科普介入,减少中间沟通环节、推动需求从底层提出;同时要重点开展家长工作,打动家长并促其改变。
活动最后,团市委副书记、市青联副主席吴丹为本期活动进行总结。她针对当前推进的心理健康项目提出了展望,期望通过高校招募心理专业的青年志愿者开展科普服务,以同伴教育的独特优势,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倾听、陪伴服务。呼吁各方加强团结协作,不仅助力个人事业与梦想的实现,更共同推动南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,为这座城市注入更多温暖。
由于网站流量大,实时数据加载慢,请耐心等待